略论新课改下课堂中的交往问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27 23:2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00字)
略论新课改下课堂中的交往问题
广西明江教科所:林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与教学关注学生装的经验和生活世界,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由此,课堂中的交往问题值得关注。
一、交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
交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这是从人际互动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得出的一个结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普遍缺失了“交往”这一给度,这是现代教育带来的一个结果。现代教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的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一种教育形态。现代教育将学校看作“工厂”,学校教育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大批量地生产人才。现代教育中渗透着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强调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并追求教学效率,最终使教育陷入“非人性化”的境地,使“占有”更多的知识成为教育的目的,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这一原初的目的;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教育成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训练的过程。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交往精神的缺失。
在当今,我们的社会正走向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或者说一个“后工业社会”,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都与传统的工业社会有很大差异,比如知识的传播问题。在传统的工业社会,知识在学校中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对书面文本的阅读;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传播得以借助信息技术媒体。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课堂中的交往问题,用交往来重建学校教育的理想。从深层意义上来说,用“交往”的理念来重建教育的理想,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观念,更暗含了对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的包容心态的倡导,以及对主体性的弘扬和对个性的崇尚。因为,平等、开放、差异性、独特性和个性是交往的天然要素。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内在地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关注交往问题。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微笑俯身,以平视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同欢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语言褒奖毫不吝啬,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中的交往与互动。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交往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内容,学会交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