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2740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理文中实词、虚词、古今义、难句翻译。
2、认识文中叙议并重的特色
3、概括三个人物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传记的文体特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一起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忠义之士的性格特点,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习本文尊重客观事实,灵活运用多样手法表现人物的传记写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般都喜欢读传记。爱英雄人物,不是美女的专利,我们有时都会向往非凡的人生。动荡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不凡的人物,他们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却往往还遭到世人的误解。盛唐时期,唐明皇万年荒于政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在这场叛乱中,涌现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今天我们欣赏的这篇文章就是为“安史之乱”中的几位英雄而作。作为英雄的张巡、许远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指责,这又是何故?实施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随着韩愈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二、文体介绍
(一)认识“传记”
1、“传记”的概念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 。“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
2、“传记”的特点
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
3、“传记”的分类
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
4、人物传记阅读方法:
知人:主人公(张巡)
明事:通过记言记行,描写了若干件事。
辨理:品质 评价 道理
(二)认识“叙”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文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以及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为“叙”或“引”。“后序(叙)”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也称作“跋”或后记。
三、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因谥号“文”,后人尊称为韩文公。
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提倡“文从字顺”;“不平则鸣”。
被尊为唐代文坛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
四、解题
1、关于张中丞
张中丞:即张巡,唐玄宗开元末年的进士,本是真河县令。“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公元757年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