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引、促、练、创――语文教学新思维
甘肃省华亭一中 高 爱 邮编:744100
21世纪的教育,在理念、方法、内容、结构、体制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教育培养人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引、促、练、创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法。
一、 引
就是引发,引导。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犹太人在科学界、思想界、艺术界都有许多伟大杰出的人物,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很耐人寻味。犹太人在孩子刚懂事时,要举行吻《圣经》仪式,他们在《圣经》的前几页上涂一些蜂蜜,让孩子吻在蜂蜜上,知道书是甜的,而且越来越甜,以此引发孩子对书的兴趣。于是,犹太人从小便热爱学习,一生孜孜不倦,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兴趣产生的根源是需要。要学生乐于学习,就得让他们明白学习是生活、竞争的需要。在生活中,人们有许多需要,比如穿衣服是为防寒,也是为美。因为这个需要,服装才从遮在腰胯之间的树叶,发展到今天五彩纷呈的款式。学习也是一种需要,它能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产生美的享受。看一部小说,那曲折的故事,生动的形象,让人亦哭亦笑;读一首精美的诗歌,那睿智的哲理,美妙的情思,让人手舞足蹈。当你解开一道迷惑你很久的难题时,看着得出的结论,长吁一口气,那种快乐,不亚于在运动场上夺得了冠军;当众人束手无策时,你凭着自己的本领,排除了一个个故障,看着转动的机器,迎来大家欣羡的目光,那种愉悦,如六月里喝了雪水儿,畅快至极。
学好语文,是交际的需要。只有学好语文,我们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情感去解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去领会他那饱含“辛酸泪”的“满纸荒唐言”;只有学好语文,我们才可以用心的纸、思维的砧,把承载着我们思想情感的语言,锤炼得更加美好,让万千读者与我们同悲伤共欢愉。学好语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柔婉情思,才会流出陆游的笔端,溶解在后代子孙的文化血脉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慨,才能汇成李白的诗篇,激励着后代人们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