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br>
一、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br>
二、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br>
三、体会优美的语言。<br>
[教学重点]<br>
研读语句,把握观点。<br>
[课时安排]<br>
两课时<br>
[教学步骤]<br>
第一课时<br>
一、教学导入:<br>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br>
二、复习庄子生平。<br>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br>
三、预习课文:<br>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br>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br>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br>
五、内容要点概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