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280字。
现代文阅读方略
四川攀枝花市攀钢三中语文组夏川云
整体阅读 语录
一、归纳文章主旨要掌握一个原则,三类十种方法。一个原则是:整体性原则。三类十种方法是:第一类,借助法,包括借助文章题目法,总起句显示法,总结句显示法,关键语句显示法。第二类,归纳中心法,包括体会感情法,议论抒情句入手法,主要段落入手法,分析人物入手法,分析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入手法。第三类,格式法。
[解读语录]
大纲对该能力点的要求是:大体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归纳文章主旨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的能力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能力点。翻翻各地中考题,几平每份考题中都要涉及到归纳文章主旨这一能力点。当然考查的方式、问法可能因题而异。
什么是文章的主旨?“人们写文章总是有目的的,无论是写入叙事还是立论说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而这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见,也就是整篇文章情感思想的基本走向。”(第二册《材料和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要掌握一个原则,三类方法。 一个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意图——这也是阅读理解文章的核心和归宿。 三类方法。
(一)借助法。即借助文章题目、总起句、总结句、关键语句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1.借助文章题目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题目显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从题目进行分析,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文,题目就可以显示记叙的中心。文章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表明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因此,借助文章题目,可以帮助你快速把握文章中心。阅读时不妨试试看。
2.总起句显示法。 有的文章总起句可以显示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总起句,就能提纲挈领,归纳出文章主旨。如《 谈骨气》一文第一自然段就是一总起句,“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说,总起句显示法适用于总分结构的文章。
3.总结句显示法。有的文章总结句可以显示文章的主旨,借助总结句易于归纳文章主旨。如《驿路梨花)一文以陆游的“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歌顷雷锋精神已经发扬光大,而歌颂雷锋精神正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4.关键语句显示法。归纳文章主旨可以借助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主旨句,可以是过渡句等等,阅读时要注意寻找。如前面提到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就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名句。再如, 《捕蛇者说 》一文的核心在最后一段,从孔子的一句名言引出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二)归纳中心法。
1.感情入手法。有的文章可以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体会归纳文章的主旨。如《荔枝蜜》一文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文章的,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再到赞叹,赞美了蜜蜂无私奉献精神,从而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2.议论、抒情句入手法。在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常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散步》篇末最后一句。
3.主要段落归纳法。通读全文,分析归纳主要(或重点)段落的意思,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如论说文《纪念白求恩》
4.分析人物入手法。 如《故乡》一文的中心就是通过对润土及其杨 二嫂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5.分析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入手法。每一篇文章都有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写作意图有助于文章中心的归纳。如 《藤野先生 》一文,了解当时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就容易把握鲁迅的思想情感,从而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三)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记叙文:
写人为主:记叙……赞扬了……表达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抒发……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说明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二、 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语境,由此及彼,注意转义和延伸义:由表及里,挖掘潜在意义:比较分析,明确特定含义;弄清手法,认识比喻象征意义。不能顾名思义,望文生义,不能被表面意义所迷惑。这样才能正确释义。
「解读语录]
1.由此及彼,理解词语转化意义。词语有它的原本意义,又叫基本义,这种意义,一个词语只有一个,至于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往往就有转化意义,如果在阅读时仅抓住了本义,甚至就按本义作答案,显然是不能得分的。这就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和理解词语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意义,也即词语的转义。例如,“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这里的“折扣”一词显然不是本义,不是“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结合语境,它是相对“百分之百”而言的,是指儿女们对父母的感情总不是那么全部的十足的,这就是“折扣”一词在这里的转义。
2.由表及里,理解词语潜在意义。
潜在意义就是词语的深层意义,阅读时,不能只注意表层意思,因为它是词浯意义的次要方面,对于理解词语的重点意思具有干扰性和迷惑性。阅读解词时,要通过它的表面意义,深入挖掘,进入潜在之处,弄清它的实质意义,这正是作者和作品的真义所在。对于这种意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包括前后句意,前后词义,以作为理解某个词语的潜在意义的佐证和突破口。如果是主观题,还要考虑如伺表述;如果是客观题,则要相对简易一些。例如《藤野先生》中有一句“实在标致极了”,其中对 “标致”意义的理解有四项:A.“清国留学生”相貌标致;B.“清国留学生”外貌和动作行为符合要求;C.“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追求风雅的丑恶行为;D.“清国留学生”头发宛如小姑娘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丑恶行为,,这几个词语释义答案,A项是本义,后三项是引申义,正确答案显然是后三项中的一项,“标致”是用了反语,表示讽刺之意,而B项是正面意义,C项又不具体,D项既有所指,又比较贴切恰当,结合并放入语境,无疑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