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00字)
《蜀道难》教案
授课人:浙江丽水师专附属高中 汤蓓蕾 授课班级:高三(4)(5)
一、教学目标:
1、 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 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 赏析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2、 媒体设计:
《蜀道难》朗诵带或与课文相吻合的音乐(供师生朗诵)
《唐之韵》有关李白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
再后来,我们读的李白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 …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又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1、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然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乐府诗。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从语言句式看,以杂言为主,词语多口语化;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从表现手法看,多用排比、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