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50字。
在浴火中涅槃——解读李白
(《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时间:7月21日 地点:私立无锡光华学校高三(13)班
授课:梅洪建
说明: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我的授课思维是把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以求形成系统、加深理解。这是一节尝试课,帖出来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课时
实录:
师: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大家还记得哲学研究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的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师: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间的应该是什么 呢?
生:(七嘴八舌)是睡眠,是时间,是生活……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时间和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生:(出奇地一致)人生。
这是一个男生做老和尚状,口里念念有词: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心头一喜:这不就是我要等待的东西吗?于是就追问:
为什么说苦海无边呢?
生:嘿嘿一笑:我胡乱念的。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学生相互交流了一会儿,学生甲站起来说:
雨果说过: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是被判了刑的。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于是我只有自己接着说:
好,今天我们来借助《蜀道难》和《将进酒》两篇文章来解读一下李白,看他这个潇洒飘逸的才子有没有愁和苦?
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有,你看《将进酒》的开头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说明李白意识到了人生的短促,时光容易流逝,也应该有人生苦短的感叹。
该生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我也即使予以了鼓励:你能引经据典的回答问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希望其他同学也学习一下。
师:那这句话我们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应该是一种无奈和悲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感叹人生的苦短啊!
师:大家说的不错,我听过一些录音带,都把这几句读得非常的高昂,看来他们还不如我们。
于是我找了两个同学读这几句,然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了点评。
师:李白还有苦吗?
生甲:有。
师:在哪里?
生甲:我也不确定,不过我们先前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觉得“蜀道难”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到四川的路比较难走”,而应该理解为“人生之路的艰辛”。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一致)有道理!
师:是啊,“蜀道难”我一直以为就是到西蜀去路比较难走的意思,现在听了甲的解说,我突然有了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生:那是,那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