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10字。
人生的境界
太和一中 刘思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明确认识人生的四种境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2、进一步训练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揣摩语言等阅读技能。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质疑思辨的阅读习惯。
教学设想:
这篇哲学论文语言朴实无华、逻辑清晰。
教学中重点是讲解四种境界及其差别,鼓励学生对其思考质疑,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这四种"境界",体会一般人如何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言:"有境界自成高格",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当追求一种境界,成就一种境界,成就自己。
他还指出,古今成大事业者,人生中必须经历三种境界:其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思虑之、向往之;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追求之、探索之;其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趋近之、渐入境界。
那么我们在座的各位,心中是否也想过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呢?
如果思索过,至少说明你又渐近了一步。
如果没有,我们不妨来看看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如何划分人生的境界的,借鉴之,思索之,也还不迟。
下面,我们不妨来探究一这篇小文章。
二、结合预习,梳理全文。
1、请一两个同学尝试着大致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思路,以便于后面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
梳理过程中,提醒注意筛选文中一些关键词句.
//这篇文章中,作者除分析了四种人生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还写了什么?可依请一两个同学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参:哲学的任务--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的未来--出世、入世兼而有之
可能有同学找出:划分四种人生境界的依据--觉解的程度和人生的意义
可视情况和下面问题连起来。
三、体会四种人生的境界。
这是本文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逐一进行体会,可灵活要求学生进行筛选、小组讨论。
(一)、划分四种人生境界的依据?
要求:从第二段原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或从各种境界的语段中整理规律性的语句,并适当进行概括,形成精炼的文字(10个字左右)。
既然是划分的依据,就应当是适合比较、分析这四种境界的一个共同的标准。
参:觉解的程度和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的
不久前,大家写了话题作文《人生的价值》,其实就反映大家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觉解,你觉解的程度如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所认为的人生的价值在那里,你所崇尚的人生的意义也在那里。
(二)、和学生一起体会四种人生境界的特点,注意四种境界的不同之处。
1、自然境界 可以找一个同学就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什么样的人处于这样的一种境界?或者说这种境界中的人具有怎样的一个共同特点?
参:觉解程度--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人生意义--顺着本能或风俗做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1)文中说"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怎样呢?为何他们做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吗?是不是受教育越多,觉解的就越多?境界就越高了呢?
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