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临武一中 黄素娥
从容说课
本文是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指导性文章,全文内容看似庞杂,但并不难懂。诗人创造了诗的形象,读者的欣赏活动则是一种再创造,这是全文的主旨,全文的纲。至于“泡”找”进”“猜”补”,无论哪一点都是一种再创造,都是由“纲”派生出的一个“目”。理解了这种“纲”目”关系,本文一系列的观点就融会贯通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是掌握两个“系统”,一个是“诗歌特点系统”,一个是“欣赏诀窍系统”。。诀窍”要抓住十个字:“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抓住了十个字,全文就了然于胸。“泡”猜”是现成的说法,“找”进”“补”是模仿出来的,有助于掌握内容。方法理解和掌握以后要学以致用.可以和高考要求的诗歌鉴赏题挂钩,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外学习本文不但要学习作者所讲的欣赏诗歌的方法,而且要学习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作者之所以能有这么丰富的见解,在于他能根据诗的特点讲欣赏,能把诗的特点看成一个系统,从而把欣赏的诀窍也看成一个系统,这样就不至于停留在笼统的想象的层面上,而能深入细致系统地加以分析,讲出一套道理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散文的欣赏、小说的欣赏、戏剧文学的欣赏,乃至一切艺术种类的欣赏,都要从欣赏对象的特点出发。可设计题目让学生做一个探究性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学习几种诗歌鉴赏的具体方法以及作者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根据事物特点提出对策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方法指导和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研究
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信息筛选掌握文章主旨及“纲”和“目”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即两个“系统”:“诗歌特点系统”和“欣赏诀窍系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评法、演绎法
教学用具 投影
学习导航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这篇课文是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与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谈中国诗》相比,虽然都与诗歌鉴赏有关,但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却不尽相同。本文着重讨论了诗歌鉴赏中“想象活动”的重要性,并针对诗歌的特点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文中介绍的方法融会贯通,自觉地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
第一课时
一、导语 、
大家读过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词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们觉得这样的评价有道理吗?
如果真的这样改,那么诗的意境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千里”四百八十寺”并非实指,读者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词语,能对江南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其实,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鉴赏都离不开想象。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家。这话听起来有点偏激,但我想,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的读者,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家。如果你对此还表示疑惑的话,就带着思考来学习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二、整体初读
1.自由朗读全文,勾画重要字词句子。
2.制定“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