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联想》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br>
1、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 <br>
2、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想象和联想。 <br>
教学工具:多媒体<br>
教学时间:两课时 <br>
教学过程: <br>
一、导语设计 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也就是说没有一篇作品不是想象的产物。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就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象。”如有一首《“O”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O’放平/ 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O’/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O’/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这首小诗从“O”横竖摆放的不同,加以想象,并赋予它象征意义而写出来。如果把作者的生活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感受多么丰富,倘若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新形象。没有想象,文章将缺乏生气,缺乏灵气,缺乏才气。没有想象,艺术将失去光彩,失去魅力,失去魂魄,<br>
二、概念精释:<br>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章熊在评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说:“想象作文既测试考生的想象力,也测试考生描绘一个画面的基本功。”想象作文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幽发微,像文学家那样广博精通,只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表达中,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知识,把头脑中具有的多种现象、图景、经验和意念全部调动出来,根据练习题目的要求创造出新的形象。<br>
三、理论指导:<br>
①情境性想象 这是指根据学生生活、思想的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和氛围,留有景物或人物的许多空白点,为学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