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字)
《庄暴见孟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庄暴见孟子》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之一,本文充分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其中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性,即以人为根本,重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这种人本精神与上一篇《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乐道精神构成了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诸子散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道这三家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一个重点。了解这些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解,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文中孟子采用了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说理方法,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雄辩。让学生把握这种论辩艺术,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本文的语言不太深奥,语句多有重复之处,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大,但其中的疑问句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提出的“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2.把握本文思路,体会孟子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中的疑问句式,体会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统一的,拟定为文中的六个疑问句:
① 好乐何如?
②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③ 可得闻与?
④ 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⑤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⑥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