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5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7/8 15:26: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040字。

  项脊轩志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写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结构脉络,全文有一个“文眼”——“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是文章写景和叙事的线索,一定要把握好。其次,本文在写景和叙事中,以至情言语点染细节,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这是文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思路方法
  本文计划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疏通语句,把握文章所写之景和所叙之事,同时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知识。教学上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信息筛选法等,利用多媒体来实现知识的整合。第2课时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分析作者对其祖母、母亲和妻子情感的不同之处。教学上可以采用朗读法、揣摩分析法等。
  教具方面除了使用传统的以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包括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顾、稍、置、去、归”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学习本文结构上的线索串联法和组材上的形散神聚写法。
  3.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4.感悟作者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的悲喜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认识亲情的真挚与珍贵。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介绍作者导入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解题导入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介绍作家作品
  (1)关于作者:他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清代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及主要作品:其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其作品《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很感人。
  信息筛选
  一、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读后让学生齐读一遍。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2.请学生结合书上的注解,通译全文。(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