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问答格式解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6 15:0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问答格式解析
辽宁省黑山一高中  李秀明
      邮箱:lxmsun1977@yahoo.com  邮编:121400
诗歌鉴赏这一题型随着高考能力要求的提高,而越发显得重要。在2004年高考题中,它占到6分,个别省市,如辽宁分值达到8分;而今年的高考几乎所有的省市将这道题的分值都提到了8分,可见它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对这到题的解答方法往往无所适从,对此,笔者拟就本文以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与同学们共同研究、探讨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方略。
诗歌鉴赏,它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些问题往往给我们高三同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对此,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第一种形式:技巧手法类
  提问格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和想象、用典、对比或对照、动静结合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下面以今年高考题为例进行剖析。
  例:(2005.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