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20字。
2006年中考复习指导
议 论 文 阅 读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庆中 (湖北仙桃市郭河二中 433013)
[考点突破]
议论文的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笔者统计了2005年全国各地40份试卷,考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有27份,占67.5%。因此,议论文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备考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明白了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的难易和考查的角度。另外,考查的内容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考点,如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对文中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考查探究和创新能力。
一、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⒈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对论点的考查题是选择题与主观题兼而有之,如2005年温州市的中考题议论文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的第一题是对中心论点的选择。又如2005年泰州市的议论文阅读《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的第一题是主观题:“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单概括。”这里要回答阐述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没有集中在哪一处直接交代,需要综观全文后归纳概括:“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独立思考精神和创造性的能力。”
⒉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据方面的考查题型也是客观和主观兼而有之,以主观填写为主。如2005年临沂市的中考题中的议论文选文的第三道题:“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这是考查对论据类型的补写。又如2005年烟台市的中考题选文《成功是一种感受》的第三道题:下列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是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和补写的综合题。显然,D项不能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因为它只能证明有关理想抱负的中心论点。
⒊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如2004年甘肃省的中考题,选文《读书与做人》中的一道题是对文章两种主要论证方法的选择判断。又如2005年金华市的中考题选文《人的价值》的第二题:“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是一道直接考查论证方法的主观题,需要认真研读第②段后作出回答。再如2005年黄冈市中考题选文《给人生加个意义》
[信息速递]
2005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2006年,将是大部分省市进入课程改革的一轮结束时期。因此,试题在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特别是新课标中有关“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如,对考试的整体要求是“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根据新课程理念和2005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笔者对2006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发展趋势做如下预测:
一、阅读材料文化内涵将更丰富,人文精神将更突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在全国已普遍实施,语文其“文化”性质,“人文”精神,开始逐步在语文考试中体现出来。
从2005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注在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如黄冈的《给人生加个意义》、舟山的《拒绝句号》、金华的《人的价值》等文章,通过阐述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论述怎样才能算是有意义的人生,并呼吁应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达到了对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目的。因此,同学们平时应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思想短评、杂文、漫谈等,同时,对手头资料中的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应有所选择地去做,选择的原则是“文质兼美,时效性强”。
二、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将更突出,兼顾文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