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二则》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27 9:41: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庄子寓言二则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
  2.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3.品味深刻寓意。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提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
  庄子认为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这无疑体现了辩证法。另外,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
  2. 为什么木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庄子借此告诉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的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很重,即便你拿世人看得最重的来,他们也不会为此伤害生命。主张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地生活,尊重生命,不为世俗所累。
  3.栎社树这则寓言的目的是不是要议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
  【提示】 这个寓言并不是讨论这些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匠石和栎树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的要求。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
  他拒绝跟不符合这种价值取向的对象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面对高大无比、观者如市的栎树,他“不肯视”“行不辍”,并斥责了对栎树叹为观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