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1 18:47:2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60字。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导学案
  【课标要求】
  1、识记“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中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学法指导】
  “百家争鸣”:(1)必记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活跃起来,代表本阶层或者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等。(2)巧记方法——春秋战国大动荡,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收门徒,儒、墨、道、法各主张。
  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必记内容──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国”,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主 张“性本恶”。(2)巧记方法——孔仁孟(仁)政荀(仁 )义(王)道,孟荀善恶来区分。
  “百家争鸣”的意义:(1)必记内容──“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学派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巧记方法——传统文化体系成,首次解放基础打。
  【学习过程】
  自主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
  ①________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讲学。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________。
  (2)儒家:________、孟子和_______ _。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________。
  3.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___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细节点拨 在分析某一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