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7620字。
24 出师表
名校讲坛
1.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的意思;今义:一年的第三季。)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军事(古义:通晓,精通;今义: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古义:感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诈凶险的人。)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忠心的事,好事。)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
亲小人,远贤臣(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苗,长草木。)
(3)一词多义
【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途径,方法。)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动词,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动词,遗留。)
【行】
然后施行(动词,实行。)
性行淑均(名词,品德。)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列。)
【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
及为忠善者(做。)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任。)
【益】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兴办,增加。)
【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恐托付不效(奏效,见效。)
2.主题解说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所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明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
3.难点攻克
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有人说是多余的,你怎么看?
提示:诸葛亮的这段自叙经历的文字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是为了进一步打动刘禅,使他乐于接受自己的谏言,这一段文字与上下文貌分神合,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不是多余的。
4.结构图解
广开言路
出 提治国建议(1-5)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亲贤远佞
师 叙自身经历(6) 三顾茅庐 寓情于事
表效忠心愿(7) 托孤之事
表 明各自责任(8-9) 结束全篇 直接抒情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行阵( ) 崩殂( ) 陟( )罚臧否( )
以遗陛下( ) 攘除( ) 裨( )补quē( )漏
wěi( )自枉屈 sù( )夜 zhēn zhuó( )( )损益
庶竭驽( )钝 咨诹( )善道 以彰其咎(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益州疲弊( ) (2)察纳雅言( )
(3)引喻失义( ) (4)志虑忠纯( )
(5)性行淑均( ) (6)深入不毛( )
(7)斟酌损益( ) (8)以彰其咎(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1)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