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语文课堂应加强学生发问意识
梧州七中语文组 刘静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本文作者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重问轻导,学生重听轻问的现象,概述学生在语文课堂不能发问、不愿发问的原因 ,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实践新课程理念作一些有益的探索,把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起来,论述了语文课堂加强与促进学生发问意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探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加强 发问意识
内容纲要:
一、语文课堂现象概述与质疑。
二、概括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问、不愿发问的原因有三:
(一)旧有的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行为习惯形成学生不敢提问。
(二)教师的提问、引导流于形式,缺少真正有争论、辨析价值的闪光点,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是教学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解疑的积极性,学生不愿问。
(三)在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质疑时,往往会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旧知识关联点、问题同质异形等毛病,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联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
三、解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下:
一、创设课堂良好的民主氛围,形成开放、多元、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提问。
二、想方设法设置激发学生对话欲的问题,使学生想问。
(1)创设课文内容情景,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来。
(2)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多多思考,使学生想问。
第一、教师应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信息平台。
第二、在课堂上注意提高课堂问题的质量,找出课文的矛盾争论热点或出彩的地方,刺激学生的争辩欲望,使之投入到文本中来。
第三、在课堂上还可让学生扮演一些剧中的角色,随着对人物的把握程度的加深,进而有质疑和发问,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与领悟。
第四、利用文本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引起争论辩析。
三、改变旧有中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习惯,加强做好指导工作,强化学生课堂发问意识。
(1)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发问意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教导学生如何对课文进行质疑,交给学生一把“发问”的钥匙。
(2) 此外要想要学生“会问”,还要指导掌握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正文内容
一、语文课堂现象概述与质疑。
许久以来,语文的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成效不明显,备受非议,成了可有可无的“橡皮课”;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学语文,怕学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一片沉默的羔羊,这些现象也众人皆知。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固然有很多,我个人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质疑发问的权利得不到落实。
会学又会问,才能构成学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