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物外》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8620字。
《神游物外》导学案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2、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学习重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学习难点】
文章中表现的“逍遥”的含义及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二、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研读指导
1、请阅读教材及该导学案有关介绍,也可查阅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并识记。
2、研读批注:在文中圈点字词、标注重要知识点、批研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