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670字。
《蛇》导学案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诗歌流派及其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弊端的反思与对抗。
2、理解诗中有关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3、领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蛇》将生命力、自由、美和爱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动人场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方法】
阅读感受→讨论思辨→体会感悟
【学习时数】
一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新课导入
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流水线把人当成了工具,各种思想和观念给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与烦躁之中,心理疾病患者与日俱增,因而一批关注着现代文明下人的生存和意义的诗人应运而生。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抗,唱出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 1935-),当今美国女诗人,以书写自然著称。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13岁开始写诗,1952年枫树岭高中毕业。1953年前往纽约。并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55年至1956年玛丽回到俄亥俄州。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再赴纽约。1962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于移动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后奥利弗回到美国,并搬到马萨诸塞州居住。玛丽奥利弗没有一个正式的本科文凭,但她的诗词研讨会却在各地举办并在各大学盛行。1993年她的新诗选荣获1993ohioana图书奖。玛丽奥利弗的诗歌赢得不少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并在1984年获普利策奖。
2、题解
美国的中西部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这里地域广袤、农产品丰富,自足而又孤独。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们在这种对于故土的自豪感和自卑感中沉潜于自己的内心,而写出许多具有自足意味和对抗都市文明意味的优秀诗篇。在美国中西部诗人看来,美国都市是污浊的,都市思想和生活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命力,只有到荒野之中,人们才能在精神、思想和体格上都变得健康壮实、自由自在。《蛇》一诗就是对这种思想的继承和表现。
3、意象派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