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5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中山期末)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应该是指( )
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体系化制度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欧美殖民主义势力的彻底退出
D.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
【答案】A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面发展,故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中“彻底”退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的结论与材料中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相符合,不属于“第三个意义”,故排除D项。]
2.(2015•深圳调研)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6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广东四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答案】B [提取材料信息“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不能孤立的反面就是联合。70年代,英国并未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体现了联合,两极格局下英国要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故B项正确;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北约建立在1949年,故D项错误。]
2.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C [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成为西欧各国的共识。故选C项。]
3.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答案】D [煤钢共同体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故不能体现政府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