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民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25 14:01: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300字。

  《桂冠设计(人民3)专题五2010、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基础落实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⑴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几次争论,伤害了部分知识分子。
  2.目的: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含义: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在学术问题上“”。
  二、“双百”方针的贯彻
  1.初见成效
  ⑴学术研讨会各抒己见。
  ⑵文学艺术界开拓出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新风貌。
  2.遭遇挫折
  ⑴根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导致“”。
  ⑵表现: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斗争说成是阶级斗争;不同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⑶危害:伤害了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3.重新恢复
  ⑴背景:“文革”结束后,在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⑵明确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
  ⑶意义:科学和文艺工作步入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热烈,文学创作欣欣向荣。
  答案:
  一、社会主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
  ★要点突破
  要点一“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⑴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