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字。
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之我见
潜江市园林一中 谭贤菊
语文教学可谓千头万绪,作文教学更是一个令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付出的多,收获的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写作能力实际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要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前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作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第一,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写不深”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尽管近年中考对作文的具体要求似乎“宽松”了些,但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意旨也是时有体现,甚至也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之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改革大潮带来的种种正面或负面的东西,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他们头脑灵活,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让我们惊叹,有些见解会不经意中流于笔端,我们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定会提高学生认识,达到比空谈审题技巧更好的效果。
第二,扩大积累,解决“无米下锅” 的问题。“凡立言之要在于物”。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大多有“无米下锅”的难言之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的可能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生活单调,也有的是对周边的素材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更有的是将作文看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望而生畏……。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对症下药。我们要教他们敢于步入社会,聆听时代的步伐,让他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让他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