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关于《平凡的世界》备课参考
- 资源简介:
约16250字。
14. 关于《平凡的世界》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金莹\“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各界人士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在一个纪念已故陕西作家路遥的活动中,读者打出了这样的横幅。这个创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作家,用他的作品和追求,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并在逝世十五年后,依旧被许多人怀念着。在其逝世十五周年之际,各界人士举行了一系列纪念路遥的活动。
11月15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怀念路遥”图片展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同时,纪念文集《守望路遥》举行首发仪式。文集由路遥生前好友、陕西作家申晓主编,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等50多位作家在文章中回忆了当年与路遥的交往,深切追怀故人。
11月17日,路遥文学纪念馆在路遥母校延安大学正式揭牌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等为纪念馆揭牌。纪念馆馆名由王蒙题写。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向纪念馆捐赠相关资料。揭牌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在路遥墓前献花,表达追思。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也于同日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向大会发来电函,对研讨会予以高度评价。
在纪念文章中,陈忠实写道,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别经意而产生的一个,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执言者。贾平凹称,路遥短暂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长寿的。
在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看来,路遥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和殉道者,“他把作品写入了几代人的心里”。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负责人梁向阳则表示,路遥“以‘城乡交叉地带’为作品取材的基点,以血为墨著华章,为当代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悲剧与他的志向、理想和豪情交织在一起,令人肃然起敬,使人难以忘怀!”
路遥之女路茗茗在题为《瞭望父亲的精神窗口》的文章中写道,“他毕生致力于用手中的笔赞美人性,讴歌土地,悲悯人生,平实无华地揭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