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14
-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2015年10月海南省侨中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
2.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
2.利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桌之间的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
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知识链接】
1、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4、古代文体常识: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学法指导】
一、学习思路:
1.何谓陈情(解题)
2.为何陈情( 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3.所陈何情 (理解内容)
4.如何陈情(理清思路、说理技巧、陈情效果)
5.整合名句(描述体验)
二、学习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2直译法。口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讨论法、比较法。联系烛之武、邹忌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