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的对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2 6:4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00字。这是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讨论,以对话形式写成,针对性较强。

关于诗的对话
西安市西北四棉中学--- 秦迪
人的思想感情在哲学意义上来说是归属于意识范畴的,它是抽象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缺乏具体性,因而具有神秘性,总会勾起人猜测和探求的兴趣。而诗歌则借助文字这个具有物质性的载体来表现思想和感情,因而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具体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作者通过具体的意象间接地把自己潜在的意识情感表达出来,读者则借助于这些物象来揣摩其中所蕴含的意思并且体悟作者的思想,最终与作者达成共鸣。这其中有一点是:作者所选取的这个文字的载体必然是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能够激起读者引发联想的东西。)(说到这里,我有一点疑惑的是,很多时候当你直接地把自己的一些感觉(意)表现出来,也就是没有借助“象”的时候,你读那些语言时会有一种很空洞、很虚幻的感觉;相反,当你借助“象”来表达思想时,却能给人以历历在目,很具体,很亲切的感觉,且容易理解。我的疑问就是,必须要通过这一个转换,即作者需要把意识的东西转换成具体的物质的实体呈现给读者,继而读者再自觉地把这些物质的东西转换成结合自己生活体悟的东西从而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这样才可称其为成熟的诗语言吗?那么那种直抒胸臆的手法或者确切的说是直接用某些比较抽象的语言来表现那种抽象的意识世界的手法是否适合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那样是不是会给人一种你所寄予的诗的思想、感情还不纯粹或是还没有经过过滤的很粗糙的缺乏某种东西的感觉?) (也就是说作者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要获得读者的接收和欣赏,就需要寻找一种传情达意的“桥梁”,且这桥梁应该是一种意与象的结合的物?否则,要让彼此陌生的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是很难避免晦涩或无趣这一过程和结果的。? 是不是这一人与人思想意识的交流过程也遵循着哲学中“物质第一性”原理?不知我说清楚我的意思没有?)罩在我们的思想感情的神秘面纱经过诗人精巧的手法艺术而温柔剥离,使之活脱脱立体化显现出来,把原来的意识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知可感的具体诗句,使我们在读歌的时候有了一种抚摸我们思想与感情的感觉,(这就要求诗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