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480字。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思维导航
1.什么叫“双百”方针?这一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列举“双百”方针提出后,新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繁荣的主要表现
3.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和文艺春天到来的主要原因。
4.如何理解“难忘的1959”“八亿人民八台戏”“百花奖”“金鸡奖”等与“双百”方针的关系?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
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
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2.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B.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问题而言
C.百家争鸣是针对学术问题而言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3.毛泽东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要背景是()
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C.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迫切的要求
D.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4.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剧的是()
A.老舍的《茶馆》B.郭沫若的《蔡文姬》
C.杨沫的《青春之歌》D.赵树理的《三里湾》
5.双百方针提出后,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像《青春之歌》等,这最能说明( )
A.“双百”方针使科学研究出现了短暂春天
B.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使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
C.群众欢迎反映农民和战争题材的作品
D.作者能够抓住时代脉搏,迎合群众的口味
6.前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论:打击“暴力”“色情”( )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前提和结论都错误D.前提和结论都正确
知识点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7.爷爷说:那段日子,在电影院里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