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7680字。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⑪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右)与幼发拉底河(左)),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⑫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⑬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