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政策》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40字。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4年考试说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知识点梳理】
一、重农抑商
1、基本含义: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
2、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直接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4、表现: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武帝:推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3)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盐、茶等重要商品由官府垄断;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5、影响:
(1)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2)消极:抑制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的“海禁”
(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
(2)表现: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主持下进行。
2、清朝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注意点:(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其根本原因都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两者的区别: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禁止民间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代的“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典型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