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40字。
第8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
1、重点:建立,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制定,整顿吏治:
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时间: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
内容:俸禄由筹集,按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
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
时间: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的土地平均分给耕种,土地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提高了,推动了北方地区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目的:为的推行,强化对的控制;
内容:五家立一、五邻立一、五里立一。
性质:北魏组织。
职责:检查,征收,征发,推行。
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
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成为国家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
1、重点:移风易俗
2、措施:
(1)迁都洛阳: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