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四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和艺术ppt(含最新五年高考真题三年模拟一年创新)
- 资源简介:
专题四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和艺术
第一部分 专题四.ppt
三年模拟 专题四.doc
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四.doc
一年创新导向 专题四.doc
A组 专项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15•湖南常德模拟)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
结论是( )
徽、汉调 京之皮黄(京剧)
发音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
唱腔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
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
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解析 从表格中看出:京剧在发音、唱腔、行为等方面与徽、汉调差异明显,在发音、唱腔方面与昆曲相近,由此可得出从京剧起源来看,昆曲比徽、汉两调贡献更大,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5•陕西商洛期末)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
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解析 本题考查风俗画、文人画。抓住“文化世俗化”“高雅文化”两个关键词即可。所以本题选A项。
答案 A
3.(2015•辽宁锦州期末)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
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专题四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和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
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解析 ①中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②中的政事堂出现于唐,③中的土司出现于元,④中的三司使出现于宋,由此判断B正确。
答案 B
2.(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解析 “大秦”是中国古代史书中对古罗马帝国的称
……
考向一 唯物史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
演练1 (唯物史观——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
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本题选B项。
答案 B
演练2 (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国家倡导文化产业发展)拉尔夫的《世界文明
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解析 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答案为A。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