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30字。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二课。教科书分为三目介绍学习的内容,第一目“伟大的历史转折”,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目“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介绍了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完善。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改革提出——改革措施——改革目标”是本课的主要线索。
二、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运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过程与方法:观点阐述,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对比,问题分析,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从35年看改革开放的巨变
(二)讲述新课
1、为何改革?→提出改革→伟大的历史转折
1)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探究: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国民经济为什么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展示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得出背景:两个“凡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
探究:假如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参加者,请你谈谈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伟大转折
【设计思路】依据课标,本目的识记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这是改革开放提出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必须要抛弃阶级斗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为引入下面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