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5320字。
人是什么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吴正兵 wuzb0514)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2、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品味富于文学色彩的语言。
3、在质疑思辩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2、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品味富于文学色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在质疑思辩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先做一个仿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其实,无论是小草、大树,还是鲜花,生命的意义都是在于付出,在于给予。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人生的意义。赵鑫珊的《人是什么》就向我们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结合练习,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2、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品味富于文学色彩的语言。
3、在质疑思辩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基础知识
1、讲解练习,对字音朗读一遍。
2、一些难懂的字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们的解释,投影字词。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安谧:安宁,安静。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伉俪:夫妻。
溘然长逝:溘然,忽然,突然;逝,逝世。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风烛残年:指临近死亡的晚年。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