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0字。
《窗》
江苏东台三仓镇区中学 丁桂霞(纤风细雨)
教学设计
《窗》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小说三要素,体会不同风格小说的特点;学会围绕中心写人记事。按照正常进度,我们在教完前面两课《孔乙己》、《范进中举》,让学生对这种体裁有了明晰的了解之后再教这篇自读课文,为本课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加之《窗》本身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凭已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学完成。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下:智能培养目标——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培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培养目标——认识人性的美与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难点:在探究合作中,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本次授课采用的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打开想象空间导入,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自由想象窗外的美景,为下面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针对初三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现状,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中,只简单的考察了学生预习字词、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快速朗读把握作品中心的能力。
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帮助,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而后交流,必要时教师进行一定的启发和引导,给予一定的帮助或加以补充。
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有了自己的心得,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再出示幻灯片展示课文内容要点(板书),总结全文。并鼓励学生给本文及教师补充的另一篇小小说各续写一个简短的结尾,小组推荐后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1、智能培养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培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情感培养目标(1)认识人性的美与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在探究合作中,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想象导入
让学生看屏幕上一扇打开的窗户,发挥想象力——窗外有什么,由这扇窗户想到了什么?
引出课题《窗》,(幻灯片窗的图片上切入课题及作者)以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等。
二、检查预习
首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联系“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语对学生的预习习惯提出要求。幻灯片出示八个生字词,指明读后共同正音并其读两遍加以巩固。对形近字加以强调(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