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道小题,约5260字。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像齐国小白、晋国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说明了
A.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C.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D.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2.(春秋末期)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了。这反映了
A. “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 B. “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
C. “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 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4.《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明德慎罚的理念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
5.上古时期编修家谱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魏晋时期,编撰家谱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宋代打破官修家谱的禁例,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兴盛。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理学占据正统地位 B.市民阶层逐渐崛起
C.选官体制发生变革 D.君主专制有所弱化
6.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7.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8.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9.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一 图二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10.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想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了该时期
A.官营手工业趋于衰败 B.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1.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