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1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1 共价键 教案2.doc 288.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1 共价键 教案3.doc 37.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1 共价键 教案4.doc 43.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1 共价键 教案5.doc 2.72 M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1 共价键.doc 298.5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2 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2.doc 76.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2 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案3.doc 75.5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2 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doc 865.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教案2.doc 38.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教案3.doc 45.0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教案4.doc 68.5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教案5.doc 51.50 K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教案2.3 分子的性质.doc 50.00 KB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 “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例:H2的形成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化学 2.1共价键(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
[生阅读书33页,表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①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
2、键长
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②单位:1pm(1pm=10-12m)
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 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 键角105°V形
CH4 键角109°28′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CO和N2,CH4和NH4++
2、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2-3]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3、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3 B.BF3 C.CH4 D.NO2
4、根据等电子原理,下列分子或离子与SO42-有相似结构的是
A.PCl5 B.CCl4 C.NF3 D.N2
5、根据课本中有关键能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g)+3H2(g)====2NH3(g);△H=
2H2(g)+O2(g)===2H2O(g);△H=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1共价键(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 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 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 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
[生阅读书33页,表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①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
2.键长
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②单位:1pm(1pm=10-12m)
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 键角105°V形
CH4 键角109°28′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CO和N2,CH4和NH4+
2.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2-3]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补充练习]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