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新疆班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7180字。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新疆班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
1.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封制渐趋瓦解 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C.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D.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2.《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 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5.“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 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
6.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7.利玛窦《中国札记》载:“(明朝)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上述材料符合史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