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5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19 10:06: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
《项脊轩志》教案.doc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课文录音。
  2.补充注释:
  (1)不能得日:                                
  (2)万籁有声:                                
  (3)日过午已昏:                                
  (4)庭阶寂寂:                                
  (5)庭中通南北为一:                                
  (6)凡再变矣:                                
  (7)相为应答:                                
  (8)何竟日默默在此:                                
  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三、学习第一节
  学生翻译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看注解①。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隆道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怀宗追远之意。轩,小室;志,记。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