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学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0 11:05: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20+2590字。

  蜀道难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夸张的特点,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体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感情,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作者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唐代的伟大诗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有“诗仙”之誉。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前者多为七绝。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留天姆吟留别》《行路难》等。
  【文题解读】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山名)之阻。”以此为题的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苦的。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属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称为难以行走的代名词。
  【背景探寻】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
  ……
  蜀道难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夸张的特点,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体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感情,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作者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唐代的伟大诗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有“诗仙”之誉。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前者多为七绝。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留天姆吟留别》《行路难》等。
  【文题解读】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山名)之阻。”以此为题的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和行旅的辛苦的。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属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称为难以行走的代名词。
  【背景探寻】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知识链接】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