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23
- 资源简介:
共22张,自主学习,探究共享,归纳小结。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是什么?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 其他并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指什么?
4)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2、为什么?
1)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必要性(意义)?
2)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是由什么决定?
温故知新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导学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1、是什么?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 其他并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指什么?
(4)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2、为什么?
(1)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必要性(意义)?
(2)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是由什么决定?
(二)探究与共享
1、想一想:
箭头之间的关系
2、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8"美丽的山村"材料,并思考问题:
该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