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7道题,约5920个字。
秘密★启用前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卷2016.5
历史试题共5页。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水稻的产量不及其它作物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2.《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由此可知,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A.安边境 B.尽地利C.稳秩序 D.抑商业
3.汉代《盐铁论》有如下记述:“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这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
①由政府设官管理②以冶铁炼钢为主③资金雄厚,技艺先进④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4.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演变概括为“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等多个阶段。下列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5.张履祥(1611-1674)对江浙一带农业生产有如下记载:“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这表明当时江浙一带农业生产①生产效率极为低下②租佃经营方式盛行③人地矛盾较为突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乾隆年间,“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对以上记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商业资本参与生产过程B.生产工艺适应西方风尚
C.欧亚之间商贸往来频繁D.突破政府闭关政策限制
7.据统计,广州对英贸易从1844年的3340万美元下降到1849年的1930万美元,1855年时为650万美元,较1844年时减少了80.5%。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限制B.鸦片战争的影响
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工业的兴起
8.“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材料中的“新派孤岛”应指
A.洋务官办工业B.民族资本工业C.私营手工工场D.近代新式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