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共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9 17:24: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含解析(4份)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板、直尺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用(部分含解析).doc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树状图(含解析).doc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模型在中考题中的应用(含解析).doc
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有关三角尺中的全等问题(含解析).doc
  三角板、直尺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用
  一、三角板与直尺的叠放
  例1  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
  (A)80 (B)50 (C)30  (D)20
  答D.
  点评  通过把三角板、直尺结合,利用三角板的特殊角、直尺平行的特性,既考查了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又考查了相关数学知识.
  二、一副三角板的叠放
  例2 将三副三角板如图6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cm2.
  答: .
  点评  通过两个三角板的组合,融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交汇性、灵活性于一体,这类试题的知识源于生活,思维能力高于教材.
  三、三角板应用于锐角三角函数问题
  例3  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
  雕塑.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利用三角
  板测得雕塑顶端A点的仰角为30°,底部B的俯角为45°,小
  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利用三角板测得A点的俯角为60°(如图3).
  若已知CD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 =1.73).
  分析  过点C作CE⊥AB于E.由三角板的特殊角可知:
  ∠D=90°-60°=30°,
  ∠ACD=90°-30°=60°,
  ∴∠CAD=90°.
  由CD=10,可知AC= CD=5.
  在Rt△ACE中,
  AE=AC.sin ∠ACE=5•sin 30°= ,
  CE=AC•cos ∠ACE=5 cos 30°=  ;
  在Rt△BCE中,
  BE=CE=  .
  所以AB=AE+BE=  ( +1)≈6.8(米).
  点评  本题利用三角板刻画了传统的仰角、俯角的概念.立意新颖,锻炼了学生利用自己手头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三角板应用于图形的旋转变换
  例4  如图4,在Rt△POQ中,OP=OQ=4,M是PQ的中点,把一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以点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板,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
  (1)求证:MA=MB;(2)连结AB,探究:在旋转三角板的过程中,△AOB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要证MA=MB,只需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因此,过点M作ME⊥OP于点E,MF⊥OQ于点F,由∠O=90°得四边形OEMF是矩形.
  由于M是PQ的中点,OP=OQ=4,
  所以,当x=2,即点A为OP的中点时,△AOB的周长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2 .
  点评  本题利用三角板的灵活性,为图形的旋转变换、全等变换增添了新鲜血液,使得数学例谈画树状图
  一、显性放回
  例1  现有形状、大小和颜色完全一样的三张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第一次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数字后放回;第二次再从这三张卡片中随机
  抽取一张并记下数字.请用画树状图的方法表示出上述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第二
  次抽取的数字大于第一次抽取的数字的概率.
  分析  从题中文字“记下数字后放回”知本题属于“显性放回”.本题中的事件是摸
  两次卡片,看卡片的数字,由此可以确定事件包括两个环节.摸第一张卡片,放回去,再摸第二张卡片,所以树状图应该画两层.第一张卡片的数字可能是1,2,3等3个中的一个,所以第一层应画3个分叉;再看第二层,由于放回,第二个乒乓球的数字可能是3个中的一个,所以第二层应接在第一层的3个分叉上,每个小分支上,再有3个分叉.画出树状图,这样共得到3x3=9种情况,从中找出第二次抽取的数字大于第一次抽取的数字的情况,再求出概率.
  解  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如图1.
  所有可能的结果为:
  (1,1),(1,2),(1,3),(2,1),(2,2), (2,3),(3,1),(3,2),(3,3).
  ∵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第二次抽取的数字大于第一次抽取的数字的只有3种,
  ∴ P(第二次抽取的数字大于第一次抽取的数字)= .
  二、显性不放回
  例2  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4个大小、质地都相同的乒乓球,球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小明先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去),再从剩下的3个球中随机摸出第二个乒乓球.
  (1)共有_______种可能的结果;
  (2)请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两次摸出的乒乓球的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
  分析  从文字条件“不放回去”知,本题属于“显性不放回”.本题中的事件是摸两个乒乓球,看乒乓球的数字,由此可以确定事件包括两个环节,所以树状图应该画两层.第一个乒乓球的数字可能是1,-2,3,-4等4个中的一个,所以第一层应画4个分叉;由于不放回,第二个乒乓球的数字可能是剩下的3个中的一个,所以第二层应接在第一层的4个分叉上,每个小分支上,再有3个分叉,画出树状图.
  解  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如图2.
  (1)由图2可知,共有12种可能结果,分别为:
  (1,-2),(1,3).(1,-4),(-2,1),(-2,3),(-2.-4),(3,1),(3,-2), (3,-4),(-4,1),(-4,-2),(-4,3).
  故答案为12.
  相似模型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相似模型(一)
  如图1,在Rt△ABC和Rt△CDE中,∠B=∠D=∠ACE=90°,点B、C、D在同一直线上,则△ABC∽△CDE.
  (1)直接应用
  例1  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M、N分别是BC、CD上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BM=_______cm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_______cm2.
  (2)构造应用
  几何综合性问题通常是由若干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若能熟练掌握基本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则水到渠成.
  例2  如图3,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BC,BC>AD,AD=2,AB=4,点E在AB上,将△CBE沿CE翻折,使B点与D点重合,则∠BCE的正切值是_______.
  分析  如图4,连结DE,由折叠可知,∠EDC=∠B=90°.
  ∵∠A=90°,利用相似模型(一),则想到过点C作CH⊥AD
  交AD的延长线于点H,易证:△AED~△HDC,四边形ABCH为矩形.
  常规解法  如图5,连结DE,由折叠问题想到利用勾股定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