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7/10 9:22: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30字。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祖国》,了解莱蒙托夫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段内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虔信(qián) 镶嵌(xiāng qiàn)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
  神圣:形容极其崇高、庄严。
  二、整体感知
  描绘俄罗斯原野景色。
  描绘俄罗斯农家生活。
  第二步,背诵课文,深度解读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明确: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祖国》一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
  明确:
  俄罗斯原野景色: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
  小结:作者描写的俄罗斯原野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农家生活: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
  小结:作者描写的农家生活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