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5970字。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6-2107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崛起的大国如晋、楚、齐、秦皆属于边地之国,而向来所谓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等国,反沦为二三等国了。对此的合理解释为
A.边地之国需与异族竞争,因而变得逐渐强大
B.边地之国接受西周文化,因而变得逐渐强大
C.中原之国不愿称王称霸,因而变得逐渐弱小
D.中原之国遵守礼乐制度,因而变得逐渐弱小
2、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国遂大举攻伐,晋文公起兵援宋,双方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卑而骄之,怒而挠之,”最终大败楚军。这一记载实质上表明当时 ( )
A.周王室的地位已趋于衰落 B.诸侯国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C.晋国已成为诸侯国的霸主 D.政治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
3、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白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该学者的基本认识是 ( )
A.宗法制能够有助于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入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徒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蔡邕在《独断》中说:“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皇帝制度建立 B.汉代继承发展秦制
C.“天人合一”思想产生 D.皇帝独断局面出现
6、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
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7、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加强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
C.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8、“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