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2290个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蒋场中学郭妮
【选点说明】
《我爱这土地》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诗。诗人化身成一只鸟,形象地抒发了“我”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习这首诗歌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写下的一首悲愤深沉的诗,它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第一节,诗人把思想情感寄托在“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上,间接抒情,是情感的蓄积;第二节,诗人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我对这土地(祖国)爱得深沉”的心声,直接抒情,是情感的迸发、升华,从而,让情感水到渠成地轰然而出,让诗意层层递进。
《我爱这土地》是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歌。一般的,诗歌是通过具体描写的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本诗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象征:这样,学习本诗就不能不提到“意象”和“象征”。专家告诫我们,语文课上要少提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本不懂得它们,因而,在课堂上用最巧妙的方法和最短的时间让七年级的同学们初步认识它们是必要的。
基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设身处地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根据本单元要求“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取向: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主旨,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初识诗歌意象,能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诗歌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难点:初识诗歌意象,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策略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设想是板块行进,以读代讲、以读促赏。所谓“板块行进”,就是教学环节采用初读、研读、仿写三个步骤,让学生的情感经历点燃、燃烧、升华三个阶段,使课堂成为熏陶的熔炉。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赏”则是学习本诗的最佳选择,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在诵读中赏析诗歌,来达到当堂理解主旨、领会情感、了解技法、背诵诗歌的目的。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将采用整体读、部分读,集体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研读部分,老师先引领,授之以渔,然后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对两个概念,采用微课和齐读课后习题题干的形式,既是一笔带过,又让学生有所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将学生带入情境,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