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8道题,约3911个字。
初三语文培优班练习题 (四)
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邓蓓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ā( )拉 kè( )刻 róu lìn( )
钟灵yù( )秀 qū( )炎附势 眼花liáo( )乱
2根据语境填写相应的词语 (只填序号)
站在山脊,眼前是异国莽莽苍苍的冰峰雪岭,没有苍鹰,没有奔鹿;身后,是祖国 的雪岭冰峰,没有 ,没有 。但他知道,远离无数座雪山之后,有着自己熟悉的欢快歌声, 牧场, 羊群……
A、鹿鸣 B、雪白 C、苍苍茫茫 D、鹰飞 E、绿色
3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
①香雾云鬟湿, (杜甫《月夜》)
②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伶仃洋》中也有同样的表达,诗句是: , 。”
③范仲淹曾探求过“古仁人之心”,他认为:“ , ”是古人仁之心;而刘禹锡认为房子不陋是因为“ ”的原因。
④《出师表》历来被认为是诸葛亮表达对刘氏父子忠心的文章。请写出陆游对此文的评价的诗句:“ , 。”
4根据下面的内容,仿照加点的语句,在横线上各接一句话。
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 ;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 。
5口语交际
今天的语文课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可是小明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他不想写这篇作文,他该怎样向老师解释呢?如果你是老师,你又会怎样回答呢?
小明:
老师:
6综合性学习
阅读了下面三则文字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提示:可以从几则材料的共同关注的问题方面去思考。)
材料一:我国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
材料二:“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2004年5月3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材料三:一位著名学者在自述中写道:“在家乡,我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