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ppt(9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3.0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28 10:05: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 课件%2B考点集训):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份打包)
  3.10.ppt
  3.11.ppt
  3.12.ppt
  3.13.ppt
  3.14.ppt
  3.15.ppt
  3.16.ppt
  3.17.ppt
  必修一第三单元.doc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集训(十) 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3.“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
  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5.据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见下表),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货 物 单位 1843年前的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 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
  白洋布 匹 29.93 6.95 75.78
  二等
  白洋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匹 14.92 5.56 62.73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6.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