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20字。
课题名称:汉家寨
科目:语文 授课教师:何 晔
授课年级班级:高二年级一班
前端分析:
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无边的旷野中旅行的经历,以及途径汉家寨时的所见所感,从而感受到的“坚守”精神的激荡。从题材角度看,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是“真”的;而与实用类文章相比,它又带有许多“假”的成分。也就是说散文是作者个人情愫的艺术性表达。从文本言说的角度看,散文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性、跌宕的情节性、虚构的艺术性,而重在个人情绪的洇染、真情实感的抒发,散文的魂就是一个“情”字。无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还是议论散文,走进文本的深处唯一途径就是对其情愫的感受与领悟,所以在教学时要通过文本的阅读,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的教育。
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对散文文体的特征并不陌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线索也能好好地把握,但是该如何理解作者所写的在这一块“绝地”中,还生活着这样的人们,他们坚守有何意义,对作者又有何启发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另外张承志的散文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和深刻,不是简单、单调、肤浅的,同时他的散文不乏对现代文明的偏见,这些内容的理解也是难点。当然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课下在进一步去阅读张承志的散文。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感受其艺术魅力。
3、探究“坚守”精神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感受其艺术魅力。
2、探究“坚守”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对“坚守”精神的理解,探究这种精神对现代人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学习要求:快速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行踪线索,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
点拨: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的方法。
明确:行文思路
“走近汉家寨”——“走进了汉家寨”——“离开汉家寨”
课文层次:
(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2)“走进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3)“离开汉家寨”,主要写了作者离开汉家寨时的感受和离开汉家寨之后思想的变化——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二、品读感悟
学习要求:再次细读文章,以问题为引领,品读作者笔下描写的“景”与“人”。
(一)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