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必修3、必修4)
2005. 7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12分)
1.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每小题1分)
(1)尼采就自诩(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与,不想取得。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
cán gēng lěng zhì( )做奖赏
2.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每空0.5分)
(1)近体诗又叫格律诗,主要有 、 两种。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是 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的弟子“由”也叫 。
3.将下列古诗文补充完整。(8分,每空1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3)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4)子在川上曰: , 。(《论语》)
二、(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3分)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寡人之于国也》)
(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贾谊《过秦论》)
(3)金就砺则利。 砺: (荀子《劝学》)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作用。(3分)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 (韩愈《师说》)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秦、卫,中山之君也。
于: (贾谊《过秦论》)
(3)既来之,则安之。 则: (《季氏将伐颛臾》)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译文:
(二)诗词鉴赏。(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王维的山水诗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后人称之为“诗中有画”。请运用想象,将中间两联所表现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来。(100字左右)(5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回答8—10题。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吴功正
①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层次感。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三回)为例,作些分析说明。
②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对于荣国府的封建统治者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他大闹私塾,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蠹”。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知经济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