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高二政治科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9道题,约8590个字。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高二政治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文化生活。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猴年春节,肯德基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推出的“猴王当道”玩具套餐,成功唤起了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等群体的集体回忆,形成了“一猴难求”的热销场面。这表明:
①人们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生活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具有其时代印记
②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④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的提供现实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 舒马特、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在中国常见的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也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5.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和怀念,通过微信、微博等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7.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2016年11月中旬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C.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